说起津巴布韦,大多数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那些面额高达几十万亿的纸币,国内到处都能看到人们交易着像小山堆一样成捆的现金,就连买只鸡也得扛上一麻袋的钱。这个国家的经济,膨胀得十分惊人。
自2000年起,津巴布韦推行了“土地快速改革方案”,结果导致经济全面垮塌,民众生活陷入困境。这个国家原本经济状况颇为良好,还曾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烟草出口大国。
这一切都与津巴布韦的建国英雄罗伯特·加布里埃尔·穆加贝紧密相连。
在他掌握大权的那段时间,他借鉴中国经验着手改革,但由于没有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,而是直接套用了其他国家的模式,这使得改革进程中涌现出了不少难题。
事实上,在1985年,穆加贝来到中国访问,并与邓小平就津巴布韦的改革议题进行了交流。邓小平善意地告诫他要避免走弯路,但他却没有放在心上。
在穆加贝离开后,邓公叹了口气道:“这家伙太固执,以后肯定会栽跟头。”
未曾料到,邓公当年的随口一言,竟然成真了。
【执掌大权】
津巴布韦坐落在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地区,国土面积仅为39万平方公里。尽管面积不算广阔,但这片土地上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,包括270亿吨煤炭和2.5亿吨铁矿等。
可能英国正是因为这个国家自然资源丰富,才于1890年将其占领为殖民地,并在1895年将其更名为“南罗得西亚”。
有些白人搬到了津巴布韦,并占据了土著居民的土地。此外,1923年在英国的推动下,该国实施了“白人少数统治”政策,导致白人剥削和欺压黑人。这两个种族间因此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。
他口口声声说要对白人和黑人一视同仁,但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却明显偏向白人,这让黑人感到非常愤怒,种族间的矛盾也因此变得更加尖锐。
六十年代,为了对抗白人的压制,穆加贝带领一群黑人创立了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,大家习惯称它为民盟。
1964年,由于他站出来反对当时的执政者,结果被投进了监狱,一直到1974年11月份才被释放出来。重获自由后,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,继续为黑人群体争取应有的权利四处活动。
此外,还存在一个名为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的组织。这两个武装团体,都秉持着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念,与白人势力展开了武装对抗。
这一打,转眼就过去了十多年的光阴。到了1979年,英国站出来扮演和事佬的角色,着手调和双方的纷争,并在伦敦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。
1980年2月份,民盟赢得了胜利。到了4月18日这天,津巴布韦正式宣告独立。穆加贝因此被誉为开国功臣,他被选为总理,并且牢牢把握住了国家的权力。
1987年末,津巴布韦对宪法进行了修订,把总统和总理的职位整合成了一个新的职位——执行总统,而穆加贝则成为了这一新职位的首任人选,并且他连续六次连任至今。
谁又能料到,他竟是一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信徒,对毛主席的思想极为拥戴。1949年那会儿,25岁的他正就读于南非的福特哈尔大学,一次机缘巧合之下,他邂逅了马克思主义。
穆加贝来自一个木匠世家,自小亲眼见到黑人饱受不公平对待,生活在极度困苦之中,这让他内心充满了改变现状的渴望。但遗憾的是,作为一名教师,他力量有限,难以与不公抗衡,也尚未探索到有效的途径去实现这一愿望。
现在,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,他领悟到,唯有推翻由白人掌控的政权,创立一个讲求平等的新政权,黑人的生存状况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。
接着,穆加贝踏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。即便身陷囹圄,他也未曾自暴自弃,而是竭尽所能地提升自己。某日,他意外地获得了一本英文版《毛泽东选集》。
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大获全胜,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,其中毛主席的贡献尤为突出。穆加贝对这位杰出领袖如何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深感好奇,因此对这本书充满了浓厚的阅读兴趣。
毛主席提出的“政权源自枪杆子”的观点,对穆加贝有着深刻的影响。事实证明,毛主席的这一见解是正确的,这使得穆加贝对他更加敬仰,成为了这位伟人的忠实追随者。
然而,他并未能像毛主席那样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,也未获得民众的深厚爱戴,最终反被人民所抛弃,被迫下台。
【成为暴君,跌落神坛】
津巴布韦长期被种族矛盾所纠缠,为了社会稳定,穆加贝在执政初期采取了“和解与调解”的措施,意在减轻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紧张关系。
他呼吁民众把国家的利益视为至高无上,抵制任何分裂行为,不要对白人持有偏见,政府保证不会实施种族隔离政策,期盼白人能够与黑人携手共建社会主义国家。
经济层面上,穆加贝推行的是均衡增长战略。他在确保平等的基础上,推动经济发展,并计划性地逐步向社会主义迈进。这一战略引领津巴布韦步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,工业等多个领域都迎来了迅猛的增长。
起初,穆加贝推行的措施促进了国家的进步,这让他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尊敬与喜爱。他善于把握时机,向国民描绘美好未来,声望随之进一步提升,成为了津巴布韦人民心目中的“楷模”。但遗憾的是,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,他的真实面目便逐渐显露了出来。
穆加贝为了继续他的个人专制,执意推行“一党专政”,并把军队当作清除反对者的手段,还冠冕堂皇地说“民盟是靠武力赢得自由的,同样也能用它来镇压异见分子,确保国家自主”。
穆加贝明确指责白人及其拥趸在践行种族主义,典型的口是心非,言行不一。
自九十年代起,他便不遗余力地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,把那些不顺耳的声音都压了下去。谁要是站出来挑战他的权威,谁就会遭到严惩。很明显,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独裁者,完全抛却了当初要构建一个平等、公正社会的理想。
穆加贝所秉持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本应以民众福祉为核心,然而他却大肆积累个人财富,将百姓辛苦劳作得来的钱财据为己有。
钞票价值飞速下跌,老百姓日子越过越苦,大家对他的抱怨一天比一天多。
2000年初,为了缓解民众的不满和分散大家的注意力,穆加贝决定推行名为“土地改革加速计划”的行动,简单说就是加快土改步伐。这个主意,他是从《毛泽东选集》里毛主席讲到的“土地改革”那里得到的启发。
之前已经说过,津巴布韦的大部分土地都被白人所拥有,导致众多黑人无地可种,尽管白人在津巴布韦总人口中的比例仅约为百分之五。
身为非洲裔总统,穆加贝理所当然地要为本地居民争取权益,他一上任就给百姓许下承诺“要解决土地难题”,因此赢得了众多拥护。
尽管他掌权二十多年,但成果并不显著,老百姓对此很有意见,纷纷呼吁分配土地。眼下,他不得不兑现这个“承诺”,于是模仿中国“斗地主分田地”的做法,指派那些跟随他征战沙场的老兵和心腹闯入白人农场,强行驱逐白人农场主,把农场切割成若干小块,再分发给他的拥护者们。
仅仅一年的光景,700万公顷的土地从白人手中被转移,导致他们流离失所,没有了家园。虽然土地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,但津巴布韦却陷入了更为棘手的困境——通货膨胀愈发严重。
在登台演讲之前,穆加贝阐明了外交上会采取“主动保持中立,不参与结盟”的方针。
然而,上台执政后,为了获取经济上的支持,他频繁前往西欧和美国,与这些西方国家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关系。特别是与英国,津巴布韦和它的交往尤为紧密,意在与苏联争夺非洲地区的民心所向。
津巴布韦的土地纠纷根源在于英国的殖民时期,那时候,英国与穆加贝交情颇深,乐意资助他资金,让他从白人地主手中购置土地,再将这些土地分配给黑人。
不过,苏联解体之后,英国既无需再与苏联较劲,也不乐意继续资助穆加贝。就这样,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运动近乎停滞不前。穆加贝强行推动快速的土地改革,让英国的利益受到了侵害。
没过多久,英国携手其他一些西方国家,打着“维护人权”和“穆加贝的土地改革存在诸多不当之处”的旗号,对津巴布韦实施了制裁措施。
这个小国家,怎么承受得住西方国家的不断打压。津巴布韦的经济遭遇了大幅滑坡,生活必需品变得匮乏,金融、财政等部门无法正常运作,教育和医疗体系也近乎崩溃,民众对穆加贝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。
穆加贝一边批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,一边又指示加大货币印刷量,想要以此振兴本国的经济状况。
钞票印制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,却未能带来任何转机,反而让津巴布韦的经济困境和通胀问题愈发严重。从那以后,他从人们的崇拜中走了下来。
穆加贝在处理经济和土地改革问题时犯下了重大失误,结果把好局势搞得一塌糊涂。其实,邓公之前就已告诫他,改革需依据本国实情来进行,不能盲目模仿别国的做法。
【邓公的劝告】
穆加贝历来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,在1977年至1987这十年间,他先后六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进行访问。从这不难看出,他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情谊。
1985年8月的一天,穆加贝所乘的私人飞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,我国高层领导早已守候在那里,准备迎接贵宾。到了28号,穆加贝与邓公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进行了会面。他们先是亲切地交谈了几句日常,紧接着便深入探讨了国家的重要事务。
邓公了解到,穆加贝心怀梦想,希望将津巴布韦发展成为类似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度,并且深知他把毛主席视为榜样,在许多方面都借鉴着中国的做法。
对于这位友人,邓公以诚相待,简要分享了中国推行改革开放后的成就及相应举措,期盼津巴布韦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。
然而,穆加贝始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反对意见,他担忧这会让中国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,还强调第三世界的国家都希望中国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。
他认为“中国或许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”,这一看法源自于改革开放期间,我国经济体制、收入分配等方面制度所发生的变革。
当穆加贝产生误会时,邓公并未动怒,他只是从容地向其阐明,中国的社会本质依旧未变,仍是社会主义国家,会矢志不渝地走社会主义道路。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、管理经验和模式,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,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。
邓公的意思是说,只要是对咱们国家发展有利的,资本主义中那些好的东西,经过改革后同样可以为我们所用,不能一股脑儿地把资本主义都否定了,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随后,邓公向穆加贝细数了改革进程中需警惕的几个方面。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我们在改革道路上“走了弯路”,没能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,而是盲目照搬了其他国家的做法,结果导致了“不适应”的问题。过往的经历告诉我们,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。
他希望津巴布韦能够避开我国曾走过的曲折道路,告诫穆加贝在推进改革时,必须紧密联系本国的实际情况,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,切勿急功近利,妄图一步登天。他还着重指出,虽然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,但绝不能生硬照搬。
听完邓公的叙述后,穆加贝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示了“赞同”,并强调他深信中国依然坚定地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。但那不过是他的场面话,实际上他并未将邓公的忠告放在心上。
会面结束后,穆加贝离去,邓公望着他的背影,对身旁的工作人员感慨道:“我讲的那些话,他根本没往心里去,以后恐怕会栽跟头。”
现场众人未曾料到,邓公的预言后来竟成真了。穆加贝在实施改革时,丝毫未考虑津巴布韦的本土实情。
以土地改革为例,1946年5月4日,中共中央提出了“让耕种的人拥有土地”的方针,目的是要推翻封建土地制度,确保农民有地可耕。我国的土地改革进程分为两个时期,整个过程中既没有外国势力的插手,也不涉及其他国家的利益纠葛,因此取得了成功。
不过,津巴布韦的国家状况与我国大相径庭,其中还牵涉到英国人的权益,因此不能急于推进改革,得找个妥当的办法才行。
很明显,穆加贝并未意识到这一点,而且行事过于急躁,他采取了直接而粗暴的手段,强行从白人手中夺走了土地,并将他们驱逐出去,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接受这样的待遇呢?
面对同样的问题,由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,解决的办法自然也会有所差异。穆加贝没有采纳邓公的忠告,结果使得津巴布韦陷入了一片混乱,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十分困苦。他的固执和错误的抉择,最终让广大民众承受了不良后果。
人们不希望穆加贝继续领导国家,打算终结他的统治。
他掌权多年,势力盘根错节,其地位稳固,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动摇。穆加贝执政期间推行独裁,到了晚年,他甚至打算将总统之位传给亲属,以防权力被外人夺走。
2017年,已经93岁高龄的穆加贝,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,把副总统姆南加古瓦从职位上撤了下来。姆南加古瓦在津巴布韦民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,因此,许多人都觉得穆加贝这么做,是为了给自己的妻子格蕾斯铺路,清除掉她上升途中的绊脚石。
他的举动,又一次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感。
姆南加古瓦顺势而为,携手军方和反对党力量,在那一年的11月15日采取行动,将穆加贝控制了起来。
紧接着,穆加贝卸下了总统的担子,悄悄地为他长达37年对津巴布韦的执政生涯画上了句号。
他在乡村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,在2019年9月6日因病离世。
穆加贝曾是备受人民敬仰的英雄,但后来却沦为众人唾骂的领导者,一步失误导致了后续一连串的错误。有句老话说得好,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,才能行稳致远”。
倘若他采纳了邓公的建言,他的政治道路和最终结果定会有所不同,仍旧会是那位备受敬仰的“开国总理”,成为津巴布韦历史上的杰出人物。但遗憾的是,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假设可以成真。
关于这事儿,大家心里怎么想的呢?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,一起来聊聊吧。
